宁波发布家装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 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房屋装修问题因其程序复杂、涉案金额高、归责困难等原因,一直是消费维权的难点。昨天,宁波市消保委发布宁波家装消费满意度调查报告,通过对最近一年完成或者正在进行家装或精装的消费者调查,深度揭示当前家装消费生态。

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增强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明显增强,精装房和家装消费者签订装修合同的比例均超过97%;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装修前做过攻略或详细参观过样板房;78.10%的消费者选择聘请专业装修公司,不再信任装修“游击队”。可见,对于家装这笔不菲支出,消费者趋向谨慎。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与经营者发生过纠纷的消费者中,仅1.19%的消费者没有维权,56.43%的消费者选择调解,27.16%的消费者选择上门理论,选择诉讼渠道的占比最少,为15.22%。

选择维权的消费者中,62.54%的维权案件结果是由经营者承担责任,24.17%的消费者选择各退一步,剩余13.29%的消费者自行承担责任。这样的维权结果有利于激发消费者维权积极性,提高消费者对维权行为的信心。

精装房消费者一半打算重装

调查中,有59.68%的消费者遇到过家装质量问题。其中尺寸测量错误、施工现场缺乏管理、装修技术不好,以及建材损耗多、装修质量粗糙、装修成品保护不规范、瓷砖存在空鼓等问题较为突出。

还有近半消费者反映装修材料问题。48.73%的消费者对装修材料数量、价格以及质量存疑。其中,排名靠前的原因为装修建材的数量与承诺的不一致、装修建材价格不合理以及装修建材的等级与承诺的不一致。

选择精装修的消费者往往是为了免去装修之苦。但从调查看,有50.90%的消费者仍会在购房后再次装修。

就具体装修内容来看,主要为装修风格替换,因肉眼可见质量问题更换吊顶、墙纸、瓷砖等外露部分,在原有基础上改装阳台布置等。37.37%的精装修消费者认为开发商对主材品牌、等级、规格、型号、参数等约定不明确,即使按约定使用了品牌材料,但该材料型号属于品牌内的低端系列,或者仅限于工地装修,不单独对外销售,消费者对其质量存疑。

家装合同签订及履约问题频现

在家装人群中,装修超标是个普遍现象。其中隐形收费值得注意。在合同签订方面,有56.83%的消费者遇到过问题,其中68.16%是由于合同未明示隐形消费内容。部分装修公司出效果图时报价很低,待装修启动后,才告知需要增加项目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使消费者骑虎难下。

合同履约出现问题,还在于双方无法有效沟通。调查显示,遇到问题,有47.22%的消费者与装修项目负责人沟通困难,对方拖延或者失联无响应,甚至临时更换项目经理。当然,因为装修是非标产品的个性化定制消费,也时常会发生消费者随意变更合同、设计图纸、预算、材料,且未有效地与各方沟通配合,导致装修结果不如预期的情况。

此外,因经营者承诺的赠送和价格优惠没有实现而产生纠纷的分别有33.13%和29.85%。经营者口头承诺赠送的内容没有写入合同,装修后不了了之,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后期维权困难。还有一部分消费者在装修合同签订时没有和装修公司约定垃圾清运责任归属、运送范围等,导致后期建筑垃圾清运出现了纠纷。

预付资金额度过大是风险隐忧。调查发现,装修费用预支额度较高,如遇装修公司跑路,消费者追偿困难。根据调查,消费者需在合同签订后支付30%至50%的费用,在验收通过前就要支付至少70%至90%的费用,无法保障资金安全。(王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刻删除。
新化月报网报料热线:886 2395@qq.com

相关文章

你可能会喜欢

最近更新

推荐阅读